首鋼水鋼:無人機“智慧運維”跑出巡檢“加速度”
3月5日上午9時,天空飄著毛毛細雨,雖然已開春,但天氣仍顯得寒冷,記者跟隨首鋼水鋼能源事業部供電作業區外線組職工來到位于涼都公園的水鐵線20號塔附近。當天按照計劃,外線組5名職工將對水鐵線20—33號塔的輸電、配電線路進行巡檢。
當來到涼都公園的空地上時,外線組組長、無人機巡檢飛手李玉熟練地打開無人機箱盒,只見他神情專注地檢查無人機的各部件。幾分鐘后,一陣“嗡嗡”聲傳來,無人機緩緩升空,不一會兒,水鐵線20—33號塔的設備設施、地質地貌清晰呈現在無人機遙控器屏幕里。
職工劉學院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外線組共5名職工,主要承擔水鋼電網46條線路的維護和管理,其中有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等多種電壓等級線路。日常工作中,他們主要巡檢導線、絕緣子、橫擔、桿塔基礎、拉線、地線、避雷器和避雷線等,查看是否有銹蝕、松弛、斷股、雜物懸掛等情況,還要巡檢線路導線附近可能引起放電的樹木或其他設施等隱患。
“由于電網基塔穿越多座山,以前我們巡檢主要依靠徒步進行人工觀察,有的地方大家只能望而卻步,不僅耗時耗力,還難以全面覆蓋所有路段。為提高作業效率和運維質量,2023年4月,公司投用無人機對電網進行巡檢后,之前需要7小時的巡檢,現在1個小時就可以輕松搞定,發揮了智能巡檢的強大‘威力’。”李玉介紹道。
據了解,相較于人工巡檢,無人機巡檢具有不受地形限制,范圍廣、機動靈活、利于辨識缺陷隱患等特點,能在一些人工巡檢無法到達的高山、深溝等區域精細掌握線路運行狀態。為提升輸電線路巡檢效率,水鋼積極推動傳統運維模式向人機協同運維模式轉變,目前,能源事業部供電作業區有無人機飛手3名,無人機4架。有了這些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外線組專門針對山區運行環境艱苦、設備老舊的輸電線路建立了周期性巡檢計劃。
“通過無人機可以完成高精度巡檢和無死角查看,巡檢人員可以輕松查看塔與塔之間架空導線的松弛情況,絕緣子、金具等設施是否銹蝕,以及有無異物,提前掌握并預判線路運行變化情況,為供電安全提供**手資料。”能源事業部供電作業區負責人說。
近期,隨著春季氣溫回升,線路通道內樹木快速生長,易引發輸、配電線路隱患。“我們非常關注春季大風。為消除樹障,我們每年都要把對影響線路安全的樹枝清除掉,遇到較大樹障,還要請公司協調砍伐樹木。”外線組職工辛言忠邊用鐮刀砍伐擋道的雜草灌木邊說。
據了解,外線組所巡檢維護的這些輸電線路一旦出問題就會影響水鋼生產,其中北鐵線和水鐵線是他們維護的重點線路。正常情況下,供電作業區每個月都會對架空線路、電纜線路進行全覆蓋巡檢,如遇下雪、下雨、大風等特殊情況,作業區還會安排人員進行重點巡檢。
3月初,按照水鋼電網線路安全以及六盤水森林管理處的森林防火要求,供電作業區協調相關部門,組織職工,用5天時間對可能影響線路安全的3000余株樹木進行了砍伐清理。特別是在冬季,當車輛無法行駛到作業點時,外線組職工還要穿上草鞋,用布或襪子套在鞋上,慢慢爬到最高的觀冰點,查看輸電線路結冰情況……
“現在,無人機顯示線路所在溫度為2攝氏度,若觀察到線路溫度達到70攝氏度時,我們就必須立即向調度匯報,并申請停電處理,線路運行帶起負荷后我們還要去復查。”李玉介紹著他們巡檢閉環管理的工作內容。
據統計,2024年,通過無人機共巡檢出線路導線和引流線連接處并溝線夾發熱20處,影響線路運行的樹木7000余株,這些隱患均及時有效得到處理。近日,外線組按照作業區春檢工作安排,借助無人機巡檢,開始了電網風險管控的全面排查,時刻繃緊春檢的“安全弦”。
記者手記
輸電、配電線路的巡線工作直接關系到生產安全用電,“無人機”的加入,讓首鋼水鋼的巡檢線路工作變得更加智慧,也更為方便快捷,顯示了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魅力。隨著發展步伐的推進,相信在首鋼水鋼的各生產現場,各種操作會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高效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